一 专业提供各种水池清洗服务
1、水池、水箱的清洗、消毒,阀门、浮球阀的检修。
2、清洗内容:每年对地下水池清洗二次,对天面水箱清洗二次,若遇特殊需要可增加清洗次数。清洗后,由
专业清洗单位取水样送市防疫站化验取证,使水质达到国家卫生饮用水的标准。
3、清洗程序:
(1)关闭进水总阀,关闭水箱之间的连通阀门,开启泄水阀,排空水池、水箱中的水。让泄水阀门处于开
启位置,用鼓风机对着水池、水箱口吹风2小时以上,以便空气流通,排除水池、水箱中的有毒气体,吹进
新鲜空气。把燃着的蜡烛放入池底,如不熄灭说明水池内不缺氧。
(2)安装36V行灯供水池、水箱内照明用。
(3)清洗和检修人员进入池内工作 刷洗六面体水池(箱)横、竖各三遍,检修人员对水池(箱)的管道及
浮球、水位控制器进行维修。清洗完毕后排尽水池(箱)中的污水,再向水池(箱)内洒漂白精消毒。
(4)半小时后,再次进入水池(箱)内冲洗,最后消毒三次后,清除池底污泥,用潜水泵抽出池中的积水。
(5)在清洗水池的同时,另派人检修、清理紧固阀门,清洗过滤网以及检查电气控制线路。
(6)检查各种设施正常后,注水入池,取水样到市卫生防疫检测站化验取证。
二 游泳池水清洗消毒方法
一、游泳池水
(一)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
1、游泳池必须安装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,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。游泳场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应保持
齐全完好,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,做好经常性检查、保养和维修并作好记录。发现问题及时检修,发生
故障时应有应急处理措施,确保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,保持良好状态。
2、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的选择,应符合下列要求:
(1)设备简单、安全可靠、操作和维修简便;
(2)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,且灵活可调;
(3)投加系统能自动控制,且安全可靠;
(4)加氯机至少设置一套备用,加氯机应有压力稳定且不间断的水源,加氯机的运行和停止应与循环水泵
的运行和停止设联锁装置。
二)游泳池水消毒
1、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:
(1)杀菌消毒能力强,并有持续杀菌的功能;
(2)不造成水和环境污染,不改变池水水质;
(3)对人体无刺激或刺激性很小;
(4)对建筑结构、设备和管道腐蚀小。
2、游泳池水宜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。目前,我国游泳池采用的含氯消毒剂有:液氯、漂精粉、漂水、强氯精
(TCCA)等。漂精粉因有残渣,堵塞管道,影响水质,也逐步被淘汰。漂水含氯极不稳定,其有效氯会随环境、
温度、湿度、光线及存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下降。采用液氯消毒时应有防止泄漏措施,包括水处理机
房应远离游泳池并封闭,房间内有紧急报警装置等;液氯宜采用真空式自动投加方式,并应设置氯与池水充
分混和接触的装置;强氯精(TCCA)由于具有共轭基团,在水中逐步分解释放出次氯酸,留下的氰尿酸盐对
水中的有效氯有稳定作用。它本身又无毒,存放又相当稳定。近几年来,我国有相当多的游泳池使用TCCA
作为游泳池水消毒剂。
3、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,可采用臭氧、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。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,还应辅以氯
消毒,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。
4.游泳池水(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)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.3-0.5mg/L计算确定,浸脚
消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5-10mg/L计算确定,加药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-2小时进行。游泳场所
开放时,要定期测定游泳池水余氯,并做好记录。有条件的,室内游泳场所开放时,每2小时测一次余氯;
室外游泳场所开放时,每小时测一次余氯。
(三)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,池水中加入0.25-0.5mg/L硫酸铜(以每1000m3水 2-3kg投放),发现藻
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.0mg/L,每月以投放1-2次为佳。
二 游泳场所消毒
(一)每班开场和散场后均应对游泳池外、池边走道及卫生设施进行清扫、擦洗或冲洗一次。发现有污染时,
可用浓度为250-500mg/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后,再用清水擦洗。急救室应定期清洁消毒。
(二)淋浴室应经常刷洗,地面可使用浓度为500mg/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消毒。
(三)更衣柜应于每日开放结束后做好清洁消毒,可用浓度为250-500mg/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后,
再用清水擦洗。
(四)公共卫生间(厕所)和垃圾箱(桶)应每天及时清洗,定期使用浓度为5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。
(五)集中空调系统应严格按照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办法》的要求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。其他
饮水、消毒、抢救等设施设备应定期做好清洁消毒。